close

IMG_9795R2
"邏輯結果是一種約定,用來規範行為,讓孩子體驗到行為對別人、對世界的交互影響。比較好的邏輯結果,是一種很自然的人際因果,沒有操控或懲罰的意味。比較粗糙的邏輯結果,依然會有操控或懲罰的陰影,父母使用時要帶著溫柔與智慧來判斷"
~~王理書(2008)。養出有力量的孩子。台北市:三民

同場加映coco+兜豆麻的[教育是什麼]用認知處理問題,還是用情緒處理問題?

這兩篇文章都提到一個很經典,也很常發生的例子,在管教小孩的時候常會聽到:
你再………,我就要生氣了喔!
or
你如果不……,我就要生氣了

噗~~~我發現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這麼說(汗顏!)

這樣的說法在coco+兜豆麻的文中,是屬於用情緒處理問題,孩子最後若照著爸媽期待的行為走,是因為他怕你生氣,並不了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的原因,所以同樣的狀況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在理書的文章裡,她認為這是一種粗糙的邏輯結果,孩子並無法真正了解他不當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或許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有時候對於管教會失去耐心,所以這樣的話會忍不住就脫口而出,後半句"我就要生氣了"所代表的或許是我們失去耐心的緣故。一方面除了真的要調整自己在育兒上的心態,理書認為其實可以坦白告訴孩子:我會失去耐心喔!她也鼓勵要多和孩子討論邏輯結果,讓孩子可以自己主動思考自己這樣的行為對於別人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反過來,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的感受是什麼

再回到coco麻的文章,這是我們用認知和孩子討論問題,經由思考討論孩子才有可能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想,這個課題是很多大人需要努力的吧!


借這篇文章提醒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lim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